牧天的呓言堂

古典音乐,与其他琐碎而絮叨的杂侃

情歌 - 陈珊妮

写于夜晚的仙林,关于一直想聊聊的陈珊妮,多声部,种种情愫,并为以上一切轻声吟唱情歌。

第二次在我的Lofter上推送陈珊妮的《情歌》,一首最为精致,最为复杂,无法流行的流行歌曲。

第一次的时候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关于情歌的思绪太多太冗杂,该从浓密的化不开的情感与眼泪的哪一丝一毫开始说起?亦或是当年大卖的电影《失恋33天》中,对于此曲与剧情的完美搭配引入,还是陈珊妮迷人的声线与令人心醉的三声部那儿与大家聊聊这支歌儿?

不知单曲循环了几千几万次,已是三年过去,既然决定要说说她,那就从音乐本身开始吧。

这是异常浮躁的华语流行乐坛难得一见的一首用心之作,一首结构精巧的三声部作品,普通听众或许会被流于表面的歌词与旋律所折服,而忽略了其伴奏中的工笔万千。

不妨将耳朵的位置放低,仔细聆听来自第二与第三声部的歌声,钢琴在此曲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任何一位钢琴演奏者在和着这首歌伴奏的时候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走神,歌曲进行之中,不仅是陈珊妮,也不仅仅是钢琴伴奏,而是陈珊妮的声音,与共钢琴伴奏的左手与右手,三个互相跟随互相缠绵的声音在为聆听者描绘一种温柔的感觉。歌词的语焉不详更加深了这种感觉,依然在你房间,赖着你一直不肯走,情歌唱的太稳重,害你舍不得我。此时此刻已经无法去分辨这种半醉半醒而又无比锐利的声音中究竟包含了哪些用意,你只知道这是一种温柔,而三个互相独立的声音也在轻声赞同着你潜意识中的这一缕思绪。

副歌缓缓飘远,迎来了钢琴的短暂独奏,声音庄严而哀婉,正当思绪即将一发而不可收拾之时,陈珊妮的声音再度降临,伴随着更加细碎而轻盈的钢琴伴奏,行将下沉的嘴角又变成了一抹浅浅的微笑。不知为何,在此曲的每一个时刻,都仿佛能听到另一个声音,那是来自黄龄妖孽的声音:她,是悠悠一抹斜阳,多想,多想,有人懂得欣赏;他,有蓝蓝一片云窗,只等,只等,有人与之共享……

不知为何,仿佛将这首情歌的任意一处微分,便立刻幻化出了黄龄柔媚的《痒》,情感上的两个极端,在具有魔力的三声部的催化下,在梦呓一般的想象之中融为一体。

又想说说由歌曲本身说开去的东西,也是从多声部开始吧。从来都认为多声部的控制应当是一种人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能力,这应当感谢母亲从小到大对我钢琴演奏学习的执着陪伴,才使我显得游刃有余。然而看得人越多,越来越发现如此特质并未比比皆是,钢琴上如是,现实之中亦如是。

众人眼中,巴赫便是巴赫,肖邦即是肖邦,陈珊妮就是塞壬一般的陈珊妮,文学是钻营装逼的文学,物理是铁板一块的物理,中医是乱碰运气的中医,交易是一不小心就会亏掉底本的危险游戏。谈起不甚了解的领域,自卑者与自负者均固守着头顶的一方椭圆,自卑者低头花圈,自负者高谈阔论,然而智者不言,却慢慢爬出那方天井,看到了广阔无垠的世界,运气更好,还能看到巨人从当初那方所谓天井上抬起屁股,提起裤子。幸而世界这么小,哪怕一辈子都呆在那只看似是天井的搪瓷马桶中,便也十分足够;安稳度过一生,赞一句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然而不凡者如哥德尔,巴赫,炎黄;甚至不怕人耻笑,向大俗说去,如“缠师”一般,在各个领域游走并精通,轻松而惬意,岂是桶中窥天的凡夫俗子所能企及的?不凡者或许会留下令常人叹为观止的一点遗迹,像GEB与内经,凡夫俗子却毕生也无法企及不凡者的一丝一毫。某日拾一沫牙慧,又是津津乐道这一生。

扯得太远,继续听歌,值得单曲循环一年,来自陈珊妮的《情歌》。

评论 ( 10 )
热度 ( 44 )

© 牧天的呓言堂 | Powered by LOFTER